病名相近,病因不同,风湿与类风湿,需要仔细分辨

宝卫健康 2023-06-19 18:17:32 41 浏览 科普
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
文章目录 [+]

#默认分类#

风湿与类风湿,病名仅有1字之差,而且,这2种疾病,都会影响关节健康。那么,这2种疾病的病因和治疗,有什么区别呢?风湿与类风湿的表现,能够提供哪些鉴别疾病的线索呢?咱们现在就来介绍相关要点。

风湿,在传统医学的范畴内,被归纳为痹病,病因是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。在西医体系内,19世纪之前,风湿,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慢性疼痛,描述风湿的单词rheuma,来源于拉丁语,原意是流动。类风湿关节炎,这个概念,1858年由英国医生提出,但是,风湿与类风湿,在当时是混淆在一起的,1896年,类风湿才被定义为独立的疾病。1940年,发现了类风湿因子,随后,类风湿的发病机理,被初步确认为自身变态反应疾病。1941年,类风湿关节炎,这个病名开始正式使用。

目前,按照医学界的定义,风湿性关节炎,是免疫介导、累及关节的炎症性病变,是风湿热的常见临床表现,以游走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。类风湿,是异质性、系统性、自身免疫性疾病,特征是对称性关节炎。类风湿性关节炎,是我国、英国、美国使用的病名,法国、比利时、荷兰,称之为慢性进展性关节炎,德国、捷克等国,称之为原发性慢性多关节炎,日本人,则称之为慢性关节风湿症。前苏联,则叫传染性非特异性多关节炎。总之,意见还没有统一,但是,大家采用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,还算接近。

风湿性关节炎,病因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,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,但是,5至15岁儿童,是高发人群,男女患病比例接近,主要累及大关节,比如,膝关节、踝关节、肩关节,炎症渗出是主要病理变化。类风湿性关节炎,病因是遗传易感性及免疫紊乱,也存在细菌、病毒、支原体感染因素,80%的患者年龄为35岁至50岁,女性患者比例是男性患者的3倍,主要累及腕关节,或者掌指近段指间关节,主要病理变化是T细胞因子和抗体泛滥,导致滑膜增生。

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表现,是关节对称性游走性疼痛,伴随红、肿、热等炎症表现,患者会出现不规则发热,病变会波及皮肤黏膜,出现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,病变通常不会导致关节畸形,但是,可能导致心悸、气促、胸痛等心肌炎心包炎表现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表现,是晨僵,以及关节疼痛或压痛、关节肿胀,晚期出现关节畸形,还会出现类风湿结节、类风湿性血管炎、肺间质病变、贫血、干燥综合症等关节以外的病变。

疼痛,是风湿与类风湿的共同特点。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特点,是对称性、游走性疼痛,天气变化,比如,阴冷或下雨前,会出现关节疼痛、肌肉酸痛、周身不适、疲乏等表现。类风湿性关节炎,也是游走性、对称性疼痛,疼痛会逐渐加重,第1个掌指关节的疼痛及肿胀,转移到另1个关节后,该关节的疼痛及肿胀减轻,甚至在几周或几个月后消失,而新发生病变的关节,疼痛及肿胀会更加严重,而且,疼痛可能会在活动后减轻,休息的时候,疼痛再度加重。

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,主要依据临床表现,以及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凝集效价升高、咽拭子培养阳性、白细胞计数增加、其他链球菌感染证据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,主要依据是晨僵表现、关节区域软组织肿胀或积液、发现类风湿结节、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、影像学检查发现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。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案,首选阿司匹林,同时需要使用抗生素,比如,青霉素或红霉素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,首先是休息,恢复期需要加强关节功能锻炼,同时,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,镇痛、消肿,急性发作期,可以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,迅速缓解关节炎症,改善关节功能。

爱谁,就把健康传给谁。

免费拨打
试管方案测评
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