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帝内经:“50守残精,60守残气,70守残血”,分别是什么意思?

宝卫健康 2023-01-02 00:00:29 139 浏览 新闻
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
文章目录 [+]

长寿,一直都是人们持久追求的话题。相较于对症治病,偏向理论的西医,中医各路调理和养生的概念,更加符合长寿的基准,因此,人们也大多将中医流传下来的各路经验,作为协助养生的手段。

而《黄帝内经》,就是中医著作的集大成者。其中流传下来的养生道理,即便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依旧值得回味。就比如“50守残精,60守残气,70守残血”,对于中老年人而言,应该能有非常不错的启发。

黄帝内经记载:”50守残精,60守残气,70守残血“,究竟是什么意思?

古人认为,养生应该顺应天时,在不同的时间状态下,人体健康处于不同的状态,对养生的理解和行为自然也是不同的。人类在时间面前,最显著的概念自然就是年龄。在不同的年龄做不同的事,往往是中医对长寿,对养生最精妙的总结。

话说回来,黄帝内经所言:“50守残精,60守残气,70守残血”,其实就是“适时养生”的一种彰显:

①50守残精

这里的“残精”,指的并不仅仅是现代含义,而是对身体“精气”总体的一种囊括。古人云,肾是阴精集大成者。精气是身体维持体力和正常生理机能最直接的体现。在50岁以后,因为身体素质下降,肾脏功能会受到影响,精气留存的效率也会降低。

所以,50守“残精”,更多的是守住肾脏所剩余的生理机能。减少熬夜,饮食重口,吸烟,饮酒等恶劣行为习惯的次数,继而慢慢维持自身的肾脏健康。

②60守残气

气的范围比“精”更加广泛,既代表了各个器官的健康规律,诸如心气,胃气,肺气等;也代表了维持身体总体运转的阳气,血气等。相较于50岁的中年人,60岁的人身体素质会进入全面下降的阶段。

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六十岁,心气始衰,苦悲忧,血气懈堕”,心气和血气均开始下降,守住残气,意思就是尽可能维持身体气血的供应:饮食上增加羊肉,枸杞,红枣等提高气血的食物摄入,适当运动以提高气血的运化效率,都是非常不错的做法。六十岁若能持续气血充足,疾病难以入体,自然也是长寿的显著表现。

③70守残血

同样是《黄帝内经》所记载:“古稀年,脾气虚,皮肤枯。

意思是在70岁左右,因为血气濒临枯竭,脾脏的运转效率会降低,皮肤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枯槁和蜕皮的情况。

换句话说,如果在70岁左右,经常感觉自己食欲不振,精神不佳,并且皮肤质量较差,往往说明“残血”可能剩余不多,相较于60岁"节省气血",70岁更偏向于采取生血的手段:

可以选择利用中药进行调理,比如花椒,桂圆干,艾绒等,经过调配服用,能够起到一定的安神养血效果。滋养血气也可以从生活习惯方面入手,适当泡脚,按摩足三里,阳关穴等相应穴道,也是促进血气生成,维持“血气充沛”,提高长寿效率的有效方法。

总之,古人流传下来的养生之道,终究有值得参考的地方,虚心学习,合理养生,身体健康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培养,未来也更有可能健康长寿。

参考资料:

[1]天津中医学院《素问》整理研究课题组. 《黄帝内经素问》校注[J].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,

免费拨打
试管方案测评
在线咨询